標籤:漢字  古文字  書目  說文解字  篆書  

新書 | 趙平安著:《〈説文〉小篆研究(修訂版)》


2022年8月16日

轉載自新書丨趙平安著:《〈説文〉小篆研究(修訂版)》(附:序、後記)

作者:趙平安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定價:68元

ISBN:978-7-5732-0224-6

內容簡介

本書把《説文》小篆作爲傳世古文字資料的一種,放在出土古文字資料的背景上,从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旨在廊清《説文》小篆的基本類型和在漢字演進序列中的地位,明確它的來源、性質、結構,以及字頭篆文和異體的關係,所收篆文和未收異體的關係,恢復其本來面目,爲正確理解、充分利用這批資料作出努力。此次修訂出版,體現了作者二十餘年來對這一課題持續的思考成果,除改正訛誤、替換字形,增加附録外,大幅擴充了第七章的内容。《〈説文〉小篆研究(修訂版)》置《説文》於新出土資料構建的戰國秦漢知識系統中,不僅研究形體,而且研究對形音義的解釋。書後新增索引,以方便讀者使用。

作者簡介

趙平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古文字和出土文獻(甲骨、金文、戰國文字、秦漢簡帛),兼及先秦秦漢語言、歷史和文化。《〈説文〉小篆研究》爲其重要學術成果之一。另著有《隸變研究》《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秦西漢印章研究》《文字 文獻 古史——趙平安自選集》《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等。

目 録

序 王寧(1)

第一章 《説文》小篆與漢字演進序列 (1)

第二章 《説文》中的秦篆和漢篆 (40)

第三章 《説文》所收小篆異體 (64)

第四章 《説文》小篆與《説文》未收的小篆異體 (96)

附録一 《説文》未收小篆異體 (127)

附録二 《説文》未收小篆異體録補 (140)

附録三 《説文》未收小篆異體再補 (154)

第五章 《説文》小篆的結構 (171)

第六章 傳抄刊刻對《説文》小篆的影響 (191)

第七章 《説文》小篆字源探索 (224)

索引 (333)

後記 (346)

修訂版後記 (349)

王 寧

趙平安教授的專著《〈説文〉小篆研究》1999年出版後,經過20年的思考和不斷的積累,2021年將要新版。這是一本以嚴謹的、扎實的考據爲基礎,從古文字的角度對《説文》小篆進行深入研究的好書。

小篆是秦代的規範字體,但小篆並不是秦代纔有的,也不是秦代的通行文字,秦書八體中,隸書纔是當時官方的通用字體。《説文》的小篆,只是許慎選擇的一種用來建構漢字構形系統的字體,很多字,是其他字體的形體用小篆轉寫的。因此,研究《説文解字》的小篆,有兩個不同的角度:一個是《説文》學的角度,一個是古文字學的角度。這兩個角度是有一定關係的,但出發點和所用的方法並不一樣。

從《説文》學的角度來看,自清代以來,對它就有很高的評價。清代吴派考據學大家王鳴盛在《説文解字正義序》中説:“文字當以許氏爲宗,必先究文字,後通訓詁。故《説文》爲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説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説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我國近代國學家黄侃,曾列出古代“小學”10部專書,包括字書、韻書和義書。他明確表示,這10部書裏,若論重要性,《説文解字》是第一部。現代古文字學家姜亮夫先生在《古文字學》中説:“漢字的一切規律,全部表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爲甲、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了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向、全部規律,也體現了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這些評價都是從《説文》學的角度來説的。許慎只是在他看到的不同時代和不同字體漢字字形中,選擇一種合適的字形,用小篆字體描述出來,建構一種形音義結合的體系,用部首來統帥9353個漢字形體,從而用字形分析來證明古代傳世經典的詞義,來解讀傳世經典的文意,以便客觀地吸收經史文獻中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思想。從“小學通經史”這個意義來説,清代學者和近現代學者對它的評價,應不算過分。

《説文》作爲一部雜取不同時代字形以周全總體形義系統的字書,所收字形本不在一個時代平面上,也不是客觀窮盡搜集實用文字的字典或字符集。從文字發展的現實看,漢字發展到東漢,來源多途,各種字體時代叠置,不同載體所用的字形繁雜,必然會也確實已經出現了很多寫法不同、形體結構不同的異體字,但《説文》所收的正篆僅僅一個,加上重文中的小篆,也很有限,它所收入的字形顯然是經過選擇的。許慎選擇文字形體的標準,與他所要建構的漢字形音義系統有關,與現實古文字自然是有差别的。所以,《説文》學研究的重點,在許慎的漢字構形系統建構的成果,在書中所呈現出的關於漢字的構形規律,在許慎從所收字中發掘出的歷史文化信息,也在《説文》體例中反映出的具有潜在理論價值的概念。經過上千年幾十代人的研究,否定之否定以後,它的價值不容忽視,局限和錯誤也在所難免。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考古學的發展,出土文獻與出土古文字不斷面世,古文字學成爲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的領域。古文字經過考據、識讀、斷代、整理和辨析,漢字發展的真實面貌日漸顯現,歷史資料也有大量的補充,極大地推進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考查、梳理與還原。在和真實古文字的對比中,《説文》小篆的字形受到質疑,這是學術發展的必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古文字學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使漢字學和漢字史有了新的進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説文》的性質和它展示漢字構形特點和規律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因此被忽略。其實,在古文字的識讀過程中,《説文》由於精準地把握了漢字的表意特點,有效地展示了字與字之間的聯繫,發掘了漢字構形的基本規律,並以傳世文獻豐富的語言環境和歷史文化記載驗證了很多考證的真僞,這部重要的著作對古文字考據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否認的。古文字學與《説文》學之間存在着一些隔閡,這與傳統《説文》的研究者學習古文字不够、跟不上形勢有關,也與古文字的研究者對《説文》性質的理解不十分準確有關。

在古文字學取得如此成就的環境下,《説文》學的研究必須面對出土文獻與出土文字,它的性質纔能得到進一步的明確,它的作用纔能得到更準確的發揮。趙平安教授的《〈説文〉小篆研究》,正是在如此明確的學術理念下,做了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他以《説文》小篆爲參照,采用古文字學的研究方法,廣泛收集材料,把小篆字體在各種載體上的真實字形搜集起來,與《説文》現有的字形對照,並且判斷現有《説文》字形真實的來源和在漢字發展序列中的實際地位。在進行了這個基礎工作之後,他進一步證實了我們前面所説的《説文》的性質,並從發掘的小篆異體字中證實了許慎對諸多字形的優選,也從這些異體字和《説文》所收字的比較中更準確地理解《説文》。做了這些工作後,他又以自己的眼光審視了許慎在《説文》中體現出的理念,對分析小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這就是説:在從古文字學角度研究《説文》小篆之後,趙平安教授又回到了《説文》學的角度。

想起清代乾嘉學者對《説文》極大的關注和頻繁地運用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再想起近現代的先輩學者在《説文》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再加上現代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對《説文》一書新的關注,本以爲《説文》的研究已經十分高遠;讀完趙平安教授的這本書,我相信,在把《説文》放到古文字學背景下之後的《説文》學研究,還有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更加深入的討論。

趙平安教授年輕時接受過正宗的《説文》學教育,後來又認真學習過現代古文字學,他能够將傳統文獻文字學與近現代古文字學融爲一爐去討論,對《説文》和古文字相互比較、彼此勘正的方法運用純熟,並由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條例來,也給我們一些啓發——今天的漢字學研究,知識結構非常重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因爲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引發的新課題,都是不容忽視的。《〈説文〉小篆研究》一書中提出的問題,很有討論的價值,需要以正確的方法認真思考,深入探究。書中提供的小篆異體字,更是一批寶貴的材料,也要特别關注,進入研究的視野。現在,我們已經做成了《説文解字》數字化的研究平臺,在研究手段更新以後,對討論這些問題、吸收這批材料,都會更加有利。

《〈説文〉小篆研究》從1999年出版後,引起了學界的重視。2001年,我爲這本書的評奬寫過推薦,2021年整整20年後將版,當我同樣以對這本書欣賞的態度寫下上面這些話的時候,作者又補充了很多新的材料和論斷,可以看出趙平安教授對一個有價值的課題不離不棄堅持進取的治學精神,這在今天浮躁風氣泛濫的環境下,更是值得贊許的。

2021年3月1日

修訂版後記

《〈説文〉小篆研究》初版至今已經二十餘年了。該書出版以後,受到學界師友不小的關注。2000年,我曾應邀到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就該書做過專題報告。2003年,張標先生在《20世紀〈説文〉學流別考論》(中華書局,2003年)一書中,把它作爲20世紀下半葉《説文》“形體研究”的代表作,用數頁的篇幅進行重點介紹。這使我感到十分惶恐,也産生了修訂完善的强勁動力。於是,我利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爲研究生開設“《説文解字》研究”課程的機會,陸續進行補充修訂。

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個修訂版,較之初版,已有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正了初版中明顯的錯誤。

二、替换了原來手寫的古文字字形。

三、在第四章後面增加了三個附録。

四、大幅擴充了第七章的内容。

五、爲方便使用,新增了索引。

第七章增加的内容,有些在刊物上公開發表過,書中往往只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如需查找全文,請參看:

① 《説“盾”》,《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1期。

② 《釋花東甲骨中的“图片”和“稽”》,《古文字論壇》第一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③ 《“盈”字何以从“夃”》,《出土文獻》第六輯,中西書局,2015年。

④ 《“箴”字補釋》,《青銅器與金文》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⑤ 《“曼”的形、音、義》,《出土文獻》第十三輯,2018年。

⑥ 《説“閉”——兼及與“才”相關諸字》,《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七輯,中西書局,2018年。

⑦ 《説字小記(八則)》,《出土文獻》第十四輯,中西書局,2019年。

⑧ 《補“屚”——兼説相關諸字》,《漢字漢語研究》2019年第1期。

這次修訂再版,由徐冬梅同學(陳雙新教授的研究生)録文,由劉大雄、劉曉晗同學編製索引,由陳陶然同學更换圖版,出力甚多。責任編輯毛承慈女士精心編校,避免了不少錯誤。前輩大家王寧先生慨然賜序,增光添彩。作者十分感謝。

趙平安

2021年10月

於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