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漢字  文字學  音韻學  訓詁學  方言  書目  

新書 | 《漢語史學報》(第二十八輯)


2023年6月16日

轉載自《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八辑)出版

书名:《汉语史学报》(第二十八辑)

编著: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9852

《汉语史学报》是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在汉语史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是汉语史研究的权威辑刊。收入的论文均为国内外一流学者所撰写,学术质量高,代表了汉语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第二十八辑,共收录27篇文章,分为方言、音韵、句法语义、文字、训诂、校勘和研究生论坛等板块。如方言板块《吴闽语共同特有词汇说略》提出“共同吴闽语”观点,从方言角度探讨汉语词汇史。句法语义板块,《“唱喏”的语义演变与词汇化》通过对礼仪的考察,探讨词汇的演变。

目錄

方言

吴闽语共同特有词汇说略 陶寰、盛益民

长沙方言的舌叶音声母及其演化 陈山青、李莉亚、李欢

汴洛及周边方言古支脂质韵重纽唇音字的读音 苏若阳

汉壮语量词的几点句法及语义差异——兼论台语量词底层遗存说 韦焕干

音韵

“㼱”“氄”“𣯍”“𤮪”等字读音考辨——以谐声类型为中心 李 豪

句法语义

对话语境与祈使语气词“罢(吧)”的产生 梁银峰

“唱喏”的语义演变与词汇化 张秀松

《语录解》疑难问题考探——兼《〈语录解〉札记》补正 谢士华

《段注》“理必”思想之逻辑学联结词例释 王德毅

文字

汉文佛经用字与佛经校订 真大成

异体字组中的异构字研究——以《改并四声篇海》为例 郭敬燕

秦简牍中“夬”“史”互讹的现象和原因再探 翁明鹏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12则) 王亚彬

古灯具名称与用字演变论考 孙倩

训诂

禅籍双音节同素异序词研究——以《五灯会元》为例 任连明、孙祥愉

“坟墓”语词音义探析 赵清泉

明清大型字书释义失误辨证 熊加全

中古汉文佛经字形与音义关系考辨二组 陈正正

再谈“冰镇”——兼论冷藏义词语的同音假借与殊途同归 王健

校勘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等佛典误字校释 王洋柯、 谭伟

中华书局本《道教灵验记》校读献疑二则 张学瑾

研究生论坛

出土医简“韦束一”新解 李几昊

“按揭”考辨 黄文浩

辞书释义辨证二则 曹子男

明清戏曲俗字例释 王荣艳

“鯚鱼”理据探寻 张孟川

孤语考辨的依据——以“反腾”为例 余娟娟

编者的话 王云路

编者的话

本辑共有27篇文章,分为方言、音韵、句法语义、文字、训诂、校勘和研究生论坛等版块,我仅就其中的几篇论文,略作评述,窥豹一斑。

本辑第一篇是方言版块陶寰、盛益民两位教授的大文《吴闽语共同特有词汇说略》(下简称《说略》),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说略》提出了“共同吴闽语”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以往的相关研究已经论证了吴语与闽语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联系”,而《说略》则从音韵关系入手,结合四大类、73条词或语素的具体实例,进一步探讨共同吴闽语的词汇特征。《说略》的多条探讨精彩纷呈,例如,关于“瀙”(qìn),《汉语大字典》只收“古水名”,依据应是《说文·水部》:“瀙,水。出南阳舞阳中阳山,入颍。”《水经注》有“瀙水”。《说略》指出,“瀙”是“闽语表示寒冷的词”。罗杰瑞写作“渹”“㵾”(均读qìng),李如龙认为是“㵾”字。《世说新语·排调》:“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刘孝标注:“吴人以冷为渹。”《说文·水部》:“㵾,冷寒也。”段玉裁注在引了《世说新语》此例及刘注后说:“《太平御览》引此事,渹作㵾。《集韵》《类篇》皆云㵾、渹二同,楚庆切。吴人谓冷也。今吴俗谓冷物附他物,其语如郑国之郑,即㵾字也。”《说略》指出:“这个词广泛见于闽语、处衢片吴语和瓯江片的文成”,清楚地勾画了表示冷义的“瀙”“渹”“㵾”三字的古今用例。再如《论略》提到,吴语中“慧”有三义:一是聪明,如新昌;二是听话,如江山;三是能干,如绍兴、余姚、浦江。据我所知,台州黄岩、临海一带也用“慧”指人能干,如说,“格人特置造慧”,是说这个人非常能干。作者说,《说略》是他们“吴语词汇史”研究计划的一个部分。类似这样从一个方言入手进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论著尚未见到,我们期待着《吴语词汇史》早日问世。

张秀松《“唱喏”的语义演变与词汇化》一文,通过对始于东晋、盛行于唐宋的唱喏礼的稽考发掘,发现“短语‘唱喏’的词汇化是唱喏礼的仪式化导致‘唱喏’在历史文献中高频出现的结果”,“唱喏”既可以表示出声应答,也可以表示行礼时扬声致敬,并由此引发形成唱喏礼,多为男子施用,用于见面问候语境。“‘唱喏’从表示出声应答到表示(见面)行礼时扬声致敬,再到表示升堂/退堂、升帐/散帐、出行/归来时示威并喝退闲杂人等,其语义—语用演变也经历了从旧的常规用法的语境变异到新的常规用法的演变”。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对唱喏礼形成、盛衰的考察,发现其对“唱喏”一词句法语义及语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怎样从语词的词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罗常培《语言与文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研究生论坛里的几篇文章,都各有亮点和特色。如曹子男《辞书释义辨正二则》一文,其第一条考证口语词“懒妇”的起源和初始词义;进而揭示“懒妇”又可指称蟋蟀的得义由来——是因为蟋蟀的习性是“得寒则鸣”,其鸣叫声似乎是在提醒妇女们,寒冬将至,赶紧纺织(准备冬衣),故又名促织,而“懒妇”之性,则以不事纺织、懒于劳作为主要特征;以“懒妇”指称蟋蟀,含有警示之意。这样,就把“懒妇”与蟋蟀的内在逻辑联系起来了。

在本辑即将印行之际,我们惊悉令人悲痛的消息:2023年1月30日,本刊顾问、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先生因病逝世。丁先生对汉语史研究中心和《汉语史学报》一直倾力支持,厚爱有加,我们学报原名《中古近代汉语研究》,从第二辑起,改名为《汉语史学报》,其中就有丁先生的建议和推动。丁先生还个人出资在中心设立语言学奖多年,褒奖了一大批学业有成的硕博士研究生,令人感念无已。我想,我们踏踏实实地搞研究,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就是对丁邦新先生最好的怀念。

感谢各位作者的厚爱和赐稿,感谢各位匿名审稿专家对学报的支持和付出!也要感谢王诚老师和刘芳博士,学报编辑工作事务繁琐,没有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就没有学报的正常运转。

王云路

2023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