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集韻】都挺切,音頂。䵺疃,蟻封。 

【玉篇】古文圢字。註詳土部二畫。

【廣韻】祥歲切,音篲。小鼎。【淮南子·說林訓】水火相憎,䵻在其閒,五味以和。

【廣韻】式羊切【集韻】尸羊切,𠀤音商。【玉篇】煑也。亦作𩰱。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考證:〔【周禮·天官·膳夫】王旦舉。〕 謹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譌。謹照原文改爲王日一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狄切,音覓。【玉篇】覆樽巾也。【禮·禮器】犧尊疏布鼏。 

【玉篇】鼎蓋也。【儀禮·士冠禮】特豚,載合升,離肺,實于鼎,設扃鼏。【註】鼏,鼎覆也。 

【廣雅】鼏,慢閹也。

考證:〔説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門聲。周禮廟門容大鼎七箇。〕謹照原文从鼎門聲門改冂。大鼎之鼎改鼏。

【唐韻】奴代切【集韻】【韻會】乃代切,𠀤音耐。【說文】鼎之絕大者。【廣雅】鼎絕大謂之鼐。【詩·周頌】鼐鼎及鼒。 

【廣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曩亥切,𠀤音乃。義同。 

【集韻】寧鄧切,能去聲。大鼎也。

【集韻】鼎,古作鼑。註詳部首。 

【正字通】籀文貞字。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說文】鼎之圜掩上者。【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郭註】鼎斂上而小口。【玉篇】小鼎也。 

【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集韻】【類篇】𠀤將來切,音哉。

【集韻】作代切,音再。義𠀤同。

【正字通】俗鼎字。

【唐韻】莫狄切,音覓。【說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冂聲。周禮廟門容大鼏七箇,卽易玉鉉大吉也。正韻云:𪔃,从冂音冋,與上鼏字不同。○按鼏从冖,冖音覓,故與𪔃異。然《說文》𪔃又作莫狄切,則𪔃又有覓音矣。

【字彙】同鼒。

【廣韻】【集韻】𠀤王分切,音雲。籀文員字。詳口部員字註。

【字彙補】古刊切,音干。《考古圖》有《王子吳飤𪔆銘》,三蒼云:鼎也。

【正字通】籀文妘字。【備考】。備考:【籀文】同妘。

【焦竑·石鼓歌】辟雍橫𨻰雜𪔆𪔊。【字彙補】疑與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