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唐韻】【正韻】居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𠀤音鞏。【說文】斂手也。【徐曰】兩手大指相拄也。【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註】垂衣拱手也。【禮·玉藻】凡侍於君垂拱。【疏】沓手也。身俯則宜手沓而下垂也。 

【爾雅·釋詁】執也。【註】兩手合持爲拱。【左傳·僖三十二年】爾墓之木拱矣。

拱翊,環衞也。

與珙通。大璧也。【左傳·襄二十八年】與我其拱璧。

州名。漢𨻰留郡,宋置拱州。

姓。明景泰進士拱廷臣。 

【集韻】居容切,音恭。左傳,拱璧。徐邈讀。

居用切,供去聲。亦斂手也。

渠竹切,音𩣽。【廣雅】法也。

屋韻渠竹切,與沃韻渠玉切相近,讀者宜細分。 或省作共。

【唐韻】【正韻】居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𠀤音鞏。【說文】兩手同械也。【周禮·秋官·掌囚】上罪梏拲而桎。【註】拲者,兩手共一木也。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唐韻】居玉切【集韻】【韻會】拘玉切,𠀤音鋦。

【集韻】丘勇切,音恐。

【集韻】【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義𠀤同。

屋韻居六切,與沃韻居玉切相近,宜細分。 【說文】或从木作㭟。【長箋】拲似混拱,當从木。

〔古文〕𢮙㩲【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𠀤音權。手也。【玉篇】屈手也。【前漢·鉤弋倢伃傳】武帝巡守過河閒,召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 

【廣雅】拳拳,憂也。一曰愛也。又勤懇也,恭也。【前漢·貢禹傳】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註】忠謹之意。亦作惓惓。

奉持之貌。【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姓。衞大夫拳彌。 

【集韻】苦遠切,音綣。又驅圓切,音弮。𠀤奉持貌。

與弮同。【前漢·司馬遷傳】士張空拳,冒白刃。【註】拳,弓弩弮也。言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空拳也。

已袁切,綣平聲。力也。【詩·小雅】無拳無勇。徐邈讀。

通作捲。見捲字註。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𠀤音銓。揀也。 【集韻】通作詮銓。

【唐韻】徂尊切【集韻】徂昆切,𠀤音存。据也。 

【五音集韻】徂悶切。插也。

【唐韻】𡛷末切【集韻】【韻會】子末切,𠀤音䰖。逼也。相排迫也。【韓愈·雪詩】漰騰相排拶,龍鳳交橫飛。 【正字通】本作𢭓。

【玉篇】苦老切【集韻】苦浩切,𠀤音考。掠也,打也。

【集韻】【韻會】𠀤丑豸切,褫上聲。與搋同。析也。

去也。【莊子·庚桑楚】介者拸畫,外非譽也。【註】介者刖人,畫文采之飾也。貌旣虧殘,故拸而棄之。或作扡。 

【正韻】拍也,拽也。 

【集韻】演爾切,迤上聲。亦同搋。

𨻰知切,音馳。拆也。 

【唐韻】弋支切【集韻】余支切,𠀤音移。【博雅】加也。 

【集韻】他可切,佗上聲。又待可切,駝上聲。義𠀤同。

齒者切,車上聲。與哆同。大貌。

【唐韻】虚業切【集韻】【韻會】迄業切,𠀤音脅。【說文】摺也。一曰拉也。 

【集韻】【正韻】𠀤落合切。與拉同。 或作搚。又作㩉。見拉字註。

【唐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𠀤音摵。讀與瑟近。【佩觿集】擇取物也。 

【唐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𠀤音策。扶也。與㩍同。 

【集韻】測角切,音齪。刺取也。與擉同。

【集韻】呼回切,音灰。相擊也。與豗同。

俗拼字。【唐韻】北萌切【集韻】【韻會】悲萌切【正韻】補耕切,𠀤音繃。與抨同。詳抨字註。或作伻。

與𢏳通。彈也。 

【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卑正切,音倂。除也。與摒同。

【集韻】羊列切。同抴。拖也。【禮·曲禮】車輪曳踵。【疏】曳,拽也。不得舉足,但起前拽後,使踵如車輪曳地而行。

以制切,音曳。引也。【朱子·語類】康節,凡事纔覺難,便拽身退。

時制切,音誓。亦拖也。山東語。 【正字通】拽字譌省。拽本作𦥙,从𦥔从丿。拽字从𦥙。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十。【說文】掇也。【廣韻】收也,斂也。【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註】猶拾汁,終不可得。【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拾遺,官名。【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詩·小雅】決拾旣佽。【傳】決,鉤弦也。拾,遂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集韻】【正韻】𠀤極葉切,音笈。更也。【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疏】賔主更遞而投也。【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疏】遞取弓矢也。 

【集韻】【韻會】𠀤極業切,音跲。義同。

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𠀤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俗拏字。

【集韻】博厄切,音蘖。【博雅】裂也。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𠀤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 

【正韻】𨻰知切,音馳。義同。

叶𨻰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𠀤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 

【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

剛挂,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註】一作罫。 

【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

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

(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𠀤音卦。別也。

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又】再扐而後掛。【註】合而置之曰掛。【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 

【正韻】與掛同。【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 

【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買切,音柺。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栗切,音窒。【說文】穫禾聲。【詩·周頌】穫之挃挃。【爾雅·釋訓】挃挃,穫也。【集韻】或作秷。又作𥡫。 

【廣韻】撞挃也。【淮南子·兵略訓】五指之更彈,不若捲手之一挃。

與𢯶通。擣也。 

【集韻】直質切,音秩。亦穫也。

徒結切,音迭。擿也。與𢲼同。

挃銍義異。《正字通》引小爾雅截穎謂之銍,誤。

【字彙】與擴同。

《說文》桄與擴音義同。此改从手。

【唐韻】丁果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果切,𠀤音朶。與揣同。稱量忖度也。

搖也。 

【唐韻】【集韻】𠀤都唾切,音刴。亦量也。 

【廣韻】落帆也。

與挅同。

〔古文〕𢫾【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增韻】指麾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直指,官名。【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與旨恉通。意向也。【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歸趣也。【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

考證:〔【定十四年】闔廬傷將指。〕 謹照原文闔廬上增以戈擊三字。

【唐韻】苦結切【集韻】【韻會】【正韻】詰結切,𠀤契入聲。【說文】縣持也。【廣韻】提挈也。【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周禮·夏官】挈壷氏。【註】世主挈壷水以爲漏。【前漢·張耳𨻰餘傳】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註】相扶持也。

修整也。【荀子·不苟篇】君子挈其辨。而同焉者合矣。【註】謂不煩雜。 

【集韻】【韻會】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𠀤音契。缺也,又絕也。【司馬相如·封禪書】挈三神之歡。

以板書之也。【前漢·張湯傳】上所是受而著讞法廷尉挈令。【註】在板挈也。挈獄訟之要也。【史記】作絜。

與契通。【前漢·溝洫志】內史稻田租挈重,其議減。【註】租挈,收田租之約令也。 

【班固·幽通賦】旦算祀於挈龜。【註】挈,所以然火灼龜者也。【詩·大雅】爰契我龜。【釋文】亦作挈。 

【集韻】奚結切,音頁。亦縣持也。通作絜。

訖黠切,音戛。【博雅】獨也。 

【集韻】【韻會】𠀤丘八切,音劼。與𦸉同。菝𦸉,草名。【禮·月令】王瓜生。【註】萆挈也。卽菝𦸉。萆字原从艸从𠦆。

考證:〔【禮·王制】班白不提挈。〕 謹照原文班白改班白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旰切,音案。【說文】下也。【廣韻】抑也。【梁𥳑文帝箏賦】陸離抑按,磊落縱橫。 

【爾雅·釋詁】止也。【史記·周本紀】王按兵毋出。【前漢·高帝紀】吏民皆按堵如故。【註】按次第牆堵,不遷動也。

據也。【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𨻰祭器,按度程。【史記·白起傳】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註】屯兵以據援。

撫也。【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劒,歷階而上。

【鄒陽傳】人無不按劒相盼。

控也。【史記·絳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

察行也,考驗也,舉也,劾也。【前漢·賈誼傳】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

【丙吉傳】掾史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按驗,公府不按吏自吉始。

按摩也。【前漢·藝文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集韻】【韻會】𠀤阿葛切,音遏。捺也。【詩·大雅】以按徂旅。【傳】止也。【釋文】按又作遏。 【韻會】【正韻】按案互通。亦通作桉。

【五音類聚】俗弄字。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震。【說文】給也。一曰約也。

【集韻】拭也。【爾雅·釋詁】挋拭,刷淸也。【註】謂拂除令潔淸也。【禮·喪大記】浴用絺巾,挋用浴衣。【疏】用生時浴衣,拭令燥也。【儀禮·士喪禮】沐櫛挋用巾。【註】挋,晞也,淸也。

與振同。【楚辭·漁父】新浴者必挋衣。亦作振。 

【集韻】居覲切,巾去聲。又居焮切,音靳。𠀤與㨷同。亦拭也。

【廣韻】古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𠀤音格。【說文】擊也。又鬭也,止也。【魏志·任城王傳】手挌猛獸。

【玉篇】舉也。 

【唐韻】盧各切【集韻】歷各切,𠀤音落。亦擊也。或作擽。 

【集韻】【韻會】𠀤曷各切,音鶴。拫挌,牽引也。 【集韻】或作𢼛。【韻會】【正韻】通作格。

《說文》古覈切,取音微別。

【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效切,音敎。角也,比也。

計量也。【論語】犯而不挍。【左傳·僖五年】君父之命不挍。

報也。

撿也,考也。【禮·學記】中年考挍。【註】閒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前漢·賈捐之傳】貫朽而不可挍。

【集韻】居肴切,音交。亂也。一曰憤意也。

古巧切,音絞。義同。 【陸氏釋文】校,戸敎切,从木。若从手,是比挍字,今人多亂之。【正字通】明末避熹宗諱,校省作挍,佩觿集謂校尉之校不當用比挍之挍,說泥。

經史校挍互用,義亦相通。《正字通》說可從。

【唐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𠀤音枯。持也。【儀禮·鄕飮酒禮】左何瑟,後首,挎越,內弦。【疏】瑟底有孔越,以指深入,謂之挎也。 

【集韻】墟侯切,音彄。與摳同。

考證:〔【儀禮·鄕飮酒禮】左荷瑟。〕 謹照原文荷改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