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頭
释義
【集韻】同蕤。
又【篇海】所庚切,音生。地名,在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攻乎切,音姑。【說文】彫胡也。【禮·內則】蝸醢而苽食雉羹。【周禮·天官·膳夫註】六穀:稌、黍、稷、梁、麥、苽。【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註】苽生水上相連,持大如蒲者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疏】藟,一名巨苽。
考證:〔【禮·內則】蝸醯,而苽食雉羹。〕 謹照原文蝸醯改蝸醢。〔【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註】苽生水上相連,特大而薄者也。〕 謹照原註特改持。而改如。据道藏本薄改蒲。
【唐韻】毗必切【集韻】簿必切,𠀤音邲。【說文】馨香也。【詩·大雅】苾芬孝祀。【大戴禮】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芝蘭之室。
又苾芻,草名。【陸龜蒙詩】日下洲島淸,烟生苾芻碧。
又蒲結切,音蹩。菜名。
又【綱目集覽】突厥有契苾等十五部。 【玉篇】同藌。
考證:〔【大戴禮】苾乎入芝蘭之室。〕 謹照原文苾乎下增如字。
【篇海】同菋。
【唐韻】【正韻】敷勿切【韻會】芳勿切,𠀤音弗。【說文】道多草不可行。【曾鞏·南軒記】得鄰之茀地。
又茀茀,茂也。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蘢耳。
又【詩·大雅】茀厥豐草。【註】治也。
又臨衝茀茀。【註】强盛也。
又【易·旣濟】婦喪其茀。【註】茀,首飾也。
又【詩·衞風】翟茀以朝。【疏】婦人乗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蔽隱,謂之茀。
又【蔽茀疏】茀謂車之後戸也。
又【詩·大雅】茀祿爾康矣。【註】福也。
又【爾雅·釋畜疏】旋毛在脅者曰茀方。
又通紼。【左傳·宣八年】始用葛茀。【註】茀,所以引柩。
又方味切。與芾通。【詩】蔽芾甘棠。【王應麟·詩攷】作蔽茀。
又音佩。【史記·武帝紀】有星茀于東井。【索隱·天官書註】茀卽孛星也。
又音勃。氣貌。【莊子·人閒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司馬相如·上林賦】𦖈薆咇茀。
又音弼。人姓。【前漢·古今人表】茀肸。【註】師古曰:卽佛肸也。茀音弼。【通志·氏族略】周有茀翰。○按《詩》茀祿之茀,《唐韻》古音讀廢。
考證:〔【後漢·古今人表】茀肸。〕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唐韻】鄒滑切【集韻】側滑切【正韻】側八切,𠀤音札。【玉篇】草初生貌。【詩·召南】彼茁者葮。【傳】出也。【關尹子·八壽篇】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蕭蕭。【韓愈文】蘭茁其芽。
又【孟子】牛羊茁壯長而已矣。【趙岐註】茁,生長貌。
又【韻會】厥律切,音橘。【廣韻】草芽也。
又【集韻】竹律切,音㤕。義同。
又【集韻】之出切,音䪼。草名。葫䔞也。
又【韻補】側劣切,音拙。【蘇軾詩】韭芽戴土拳如蕨,霜葉露芽寒更茁。
〔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𠊱切,音懋。【說文】草豐盛。【詩·小雅】如松柏之茂。【易·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註】茂,盛也。
又【詩·大雅】種之黃茂。【註】茂,美也。【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註】美材之人。
又【爾雅·釋詁】茂,勉也。【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又【白虎通】五人曰茂。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註】本槐里之茂鄕。
又姓。【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又與懋通。【前漢·董仲舒傳】《書云》:茂哉,茂哉。
又【正韻】音畝。【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師古註】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云:丣之爲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每。【魏武·歩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又【韻補】滿補切,音母。【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又莫故切,音暮。【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又【正字通】入曷韻,音末。【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䧟水可脫,䧟文不可活。 【直音】作茂。茂字从艸作。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𠀤音犯。【說文】草也。
又蠭也。【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內則】爵鷃蜩范。【梁元帝·𤣥覽賦】范飛冠而吐密。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范涿郡范陽。
又宮名。【竹書紀年】𥡆王十四年作范宮。
又臺名。【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臺。
又門名。【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范門。【註】邾郭門也。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范氏,其後也。【潛夫論】帝堯之後有范氏。【廣韻】隨會爲晉大夫,食采於范,其後氏焉。
又通軓。《少儀》祭左右軌范。又通範。【揚子·太𤣥經】矩范之動,成敗之效也。 【正字通】㔾从弓,音頷。
考證:〔又與範通。【禮·少儀】左右軌范乃飮。〕 謹按左右軌范之范與軓同,不與範同,謹改:又通軓。少儀祭左右軌范。又通範。
〔古文〕伽【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𠀤音嘉。【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王褒·僮約】別茄披蔥。【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𠀤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屈原·離騷】時𦆯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又【類篇】莫佩切。茅蒐,蒨草。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
【唐韻】莫飽切,音卯。【韻會】鳧葵。【鄭小同云】蓴菜草。【詩·魯頌】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陸璣疏】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謂之蓴菜,或謂之水葵,諸陂澤中皆有。【干寶云】今之𪁗蹗草,堪爲葅,江東有之。又云:或名水戾。一云今之浮菜,卽猪蓴是也。
又【集韻】通䓮。草叢生也。
又與茅通。【周禮·天官·醢人】茆菹。【鄭註】讀作茅。【說文】【玉篇】𠀤音柳。註詳𦯄字。
考證:〔【于寶云】今之𪁗蹗草。〕 謹照原文于寶改干寶。
【唐韻】【集韻】𠀤蒲撥切,音跋。【說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之而發土爲撥,故謂之茇。
又茇葀,草名。【揚雄·甘泉賦】攢幷閭與茇葀兮。
又草舍也。【詩·召南】召伯所茇。【周禮·夏官】中夏敎茇舍。【註】茇,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又【玉篇】補末切,音撥。蓽茇,藥名。【南方草木狀】蒟醬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
又【本草】藁本一名藁茇。
又與跋通。【綱目】茇涉至此,勞苦甚矣。
又【集韻】博蓋切,音沛。【爾雅·釋草】苕,黃華蔈,白華茇。
又【韻會】分勿切,通紼。竹𥯤絙也。【正韻】又音廢。義同。
【唐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𠀤音紫。【說文】茈,草也。【爾雅·釋草】藐,茈草。【山海經】勞山多茈草。【註】一名茈䓞,中染紫也。
又茈藄。【後漢·馬融·廣成頌】茈藄芸蒩。【註】似蕨,可食。
又茈薑。【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註】茈薑,茈上齊也,薑之息生者,連其株本則紫色也。
又茈魚。【山海經】東始之山,泚水出焉,其中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蕪。
又茈蠃。【山海經】激水東南流注娶檀之水,其中多茈蠃。
又【廣韻】蒺移切,音疵。【爾雅·釋草】芍,鳧茈。【後漢·劉元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
又【韻會】茈菰,似鳧茈而白。【本草】亦謂剪刀草,一莖收十二實,歲閏則十三。
又鉏佳切,音柴。茈胡,藥名。【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薰,一名山菜,通作柴。【杜甫詩】書信有柴胡。
又【集韻】音此。【司馬相如·上林賦】柴池茈虒。【註】茈音此,虒音豸,不齊也。
考證:〔【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董。〕 謹照原文地董改地薰。
【正字通】彌葛切,音末。茉莉,花名。【陸賈·南行記】南越五穀無味,百花不香,獨茉莉不隨水土而變。【本草】《嵆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外國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楊愼·丹鉛錄】《晉書》都人簪柰花,卽今茉莉,佛書茉莉花,言奈花也。【鄭松牕詩話】廣州九里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正字通】古文茲字。註詳六畫。
【唐韻】同𦰘,與芪別。詳菧字註。
【集韻】俗茬字,地名。【後漢·郡國志】濟北國茌平。【水經注】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陸,故曰茌平也。本作茬。
【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𠀤音殛。急也。通亟。與苟異。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𠀤音牼。【說文】草木榦也。【字林】枝柱也。【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𠀤音鶯。草名。【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䪫,非。
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 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𠀤音朧。【玉篇】草名。【說文】天蘥也。【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註】蘢、斥𠀤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淮南子·俶眞訓】𦆯紛蘢蓯。【註】蘢蓯,聚會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註】蘢茸,聚貌。
【唐韻】都了切,音鳥。寄生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正韻】泥了切,音裊。【集韻】多嘯切,音釣。義𠀤同。【說文】或从木作樢。
【唐韻】古伯切,音格。【爾雅·釋草】茖,山蔥。【註】茖蔥,細𦮨大葉。【疏】蔥生山中者名茖。【本草註】茖蔥,野蔥也。佛家以茖蔥爲五葷之一。【後漢·馬融傳】格韭菹于。【註】格與茖,古字通。
又【集韻】剛鶴切,音各。草也。
【唐韻】【正韻】𠀤莫迥切,音酩。【玉篇】茶芽也。【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詳荈字註。【洛陽伽藍記】楊元愼含水噀𨻰慶之曰:菰𥟑爲飯,茗飮作漿。【杜甫詩】茗飮蔗漿攜所有。
又花名。【述異記】巴東有眞香茗,其花色白,如薔薇。
又【南方草木狀】耶悉茗,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又茗邈,高貌。【張載·七命】搖刖峻挺,茗邈苕嶢。
又山名。【水經注】沅水,又東入溪水,南出茗山。
又通酩。【韓愈詩】茗艼馬上知爲誰。
考證:〔【韻會】茶晚取者。【爾雅·釋草】茗荈〕 謹按爾雅經文無茗荈之文,謹改爲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
【唐韻】【集韻】𠀤力智切,音麗。【說文】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禮·月令】荔挺出。【註】馬䪥也。
又【屈原·離騷】貫薜荔之落蘂。【註】薜荔,香草也。
又【山海經】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
又宮名。【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
又國名。【史記·六國年表】秦伐大荔。【括地志】今朝邑縣東,故王城,卽大荔王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有荔菲氏,隋荔菲雄。
又荔枝,樹名。【南方草木狀】荔枝,樹高五六丈,靑花朱實,實大如雞子。【西京雜記】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左思·蜀都賦】側生荔支。
又荔浦,地名。【前漢·地理志】蒼梧郡荔浦。
又通離。【司馬相如·上林賦】荅遝荔支。【干祿字書】離支,俗作荔枝。
【唐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𠀤音戎。茙葵也。【述異記】茙葵,本胡中葵,似葵而大者。
又茙菽。【列子·力命篇】進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又【韻會】茙茙,厚貌。
又姓。【通志·氏族略】河南官氏志,茙眷氏攺爲茙氏。
又通穠。【詩·召南】何彼穠矣。《韓詩》作茙。
【集韻】伊刃切,音印。【類篇】草名。
【唐韻】古恨切,音艮。【博雅】鉤吻也。【本草】毛茛。【註】茛乃草烏頭之苗,此草形狀及毒皆似之,故名。
又【集韻】居萬切,音建。水草。蟹有毒,食水茛所爲。
【唐韻】【韻會】【正韻】𠀤倉甸切,音倩。【說文】茅蒐也。【本草】一名地血,一名風車草,一名過山龍,今染絳茜草也。【史記·貨殖傳】千畝卮茜。【註】其花染繒,赤黃也。【述異記】洛陽有支茜園。【漢官儀】染園出芝,供染御服。 通作蒨。【集韻】或作𦵻芉。
【集韻】【韻會】𠀤醜止切,音齒。【玉篇】香草。【說文】囂也。齊謂之茝,楚謂之離。【爾雅疏】茝,芎藭苗也。一名蘪蕪。【禮·內則】佩帨、茝蘭。【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博雅】山茝,蔚香、藁本也。
又【韻會】通芷。茝陽,地名。詳芷字註。
又【廣韻】昌紿切。義同。
【唐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𠀤音臣。【說文】草名。
又之人切,音眞。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