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見 kh 溪 k 群 ng 疑 b 幫 ph 滂 p 並 m 明
Hw 非 hw 敷 Hw 奉 w 微 d 端 th 透 t 定 n 泥
j 知、照 ch 徹、穿 c 澄、床 sh 審 zh 禪 ñ 娘 dz 精 tsh 清 ts 從 s 心 z 邪
h 曉 X 匣 H 匣 ' 影 Y 影 x 喻 y 喻
l 來 Zh 日 i u e o w y ÿ

字頭

释義

【廣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𠀤音楛。【說文】山有艸木也。【詩·魏風】陟彼岵兮。

【爾雅·釋山】多草木岵,無草木峐。【疏】峐,當作屺。○按《毛傳》無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屺。與此異者,當是傳寫之譌。王肅、許愼俱从《爾雅》。

【集韻】匹陌切【字彙】普伯切,𠀤音拍。𡻟岶,密貌。 【集韻】或作泊𣶎。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頻切【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𠀤音民。【說文】山名。在蜀湔氐西徼外。本作𣊽,从山𢾞聲。【徐曰】今作岷。【孔穎達曰】山在梁州,江水所出。

【史註】山在岷州,溢洛南一里,連緜至蜀二千里,皆曰岷山。戴侗曰:在今威茂州之西北,東距峽州。

州名。秦隴西郡臨洮縣,後魏置岷州。因山爲名。或作㟭。 

【韻會】通作汶。【山海經】大江出汶郭之東南,逕蜀郡,東北至廣陵入海。

【史記·夏本紀】汶嶓旣藝。

【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𠀤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

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

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

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

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

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犴。

【集韻】同岧。岹嵽,山形。

【集韻】同岭。

【廣韻】德紅切【集韻】都籠切,𠀤音東。山名。 

【集韻】【類篇】𠀤多貢切,音凍。山脊也。

岿

【廣韻】【集韻】丘追切【韻會】區韋切,𠀤音蘬。【爾雅·釋山】小而衆,巋。【疏】言小山而衆叢萃羅列者名巋。【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巋㠑穹崇。【註】高大貌。

上聲。【廣韻】丘誄切【集韻】【韻會】【正韻】苦軌切,𠀤音樻。義同。

去聲。【集韻】丘愧切,音喟。巋然,獨貌。【莊子·天下篇】巋然有餘。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說文】从山睪聲。【書·禹貢】嶧陽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爾雅·釋山】屬者嶧。【註】言絡繹相連屬也。

與繹通。【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通作嶧。○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繹,邾邑名。本在鄒縣。

【集韻】曷閤切,音合。峆崉,山貌。

【集韻】渴合切,音溘。山形。【正字通】山窟也。一說同峆。

【集韻】【類篇】𠀤歷各切,音洛峈嶧,山貌。

【廣韻】五陌切【集韻】【韻會】【正韻】鄂格切,𠀤音頟。山高大貌。【楚辭·九思】山峊兮峉峉。 

【埤倉】山不齊貌。【嵆康·琴賦】岝峉嶇崯。或作㟯。 

【集韻】亦作𡾆。【木華·海賦】啓龍門之岝𡾆。

【集韻】扶缶切。同阜。【楚辭·九思】山峊兮峉峉。

【廣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𠀤音荀。嶙峋,山厓重深貌。一曰山有起伏也。【揚雄·甘泉賦】岭巆嶙峋,洞無涯兮。

節級貌。【左思·魏都賦】階𨺠嶙峋。【註】𨺠,道也。嶙峋,次級也。

【集韻】徒結切,音跌嵽峌,高山貌。【木華·海賦】峌𡸣孤亭。 【集韻】嵽,或作峌。

【集韻】勒沒切。同𥓎。𥓎矹,山崖也。或作硉峍。

音義通嵂。【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隆崇嵂崒。或作峍。

【集韻】魚懇切,恩上聲。山名。【正字通】一說地理志有佷山縣,與俗很字同音。無峎山。

【集韻】人之切,音而。山名。

【廣韻】古哀切【集韻】柯開切,𠀤音垓。【爾雅·釋山】無草木峐。【疏】峐,當作屺。

地名。【正字通】突厥地名。有可洛峐。 

【集韻】口已切。同屺。

【廣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𠀤音詮。山巓也。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崆峒,山名。本作空桐。【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註】戴猶値也。一作空同。【莊子·司馬彪註】空同,當北斗下山也。【前漢·武帝紀】踰隴登空同,今作崆峒。【唐書·地理志】崆峒在岷州溢洛縣。【史記註】在隴右。【雍州錄】在原州高平縣,卽筓頭山,涇水發源,今平凉府西,卽崆峒山。有廣成子宮。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洞。山一穴也。一曰嵾嵳不齊也。 

【五音集韻】在孔切,音董。山穴。通作洞。

叶徒黃切,音唐。【道藏歌】綠蓋協晨霞,靑軿擲空峒。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

【廣韻】以脂切【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夷。嵎峓,東表之地。【廣韻】嵎峓,山名。通作夷。【書·堯典】宅嵎夷。 【韻會】或作銕。

考證:〔【書·堯典】嵎夷出日。〕 謹照原文改宅嵎夷。

【廣韻】莫補切【集韻】滿補切,𠀤音母。慈姥,山名,在丹陽,卽今太平府。

《地志》:其山產竹,可爲簫管。又名鼓吹山。 【正字通】本作姥。俗作峔𡶰。

【字彙】苦江切,音羌。幬帳也。【正字通】𠕓字之譌。○按《說文》𠔼部,𡉉篆作𠕓。孫愐:苦江切,幬帳之象。《字彙》音訓與《說文》𠕓字義近,改作峕,列山部,非。互詳土部𡉉字註。《字彙》本註懤悵,應是幬帳之譌。今改正。

【集韻】於含切,音安。山名。

烏旰切,音按。義同。

【廣韻】魚爲切【集韻】【正韻】吾回切【韻會】虞爲切,𠀤音危。三峗,山名。通作危。【書·禹貢】三危旣宅。【疏】在鳥鼠西,與㟭山近,黑水出其南。卽三苗地。【後漢·西羌傳】三危山在沙州燉煌城東南,以山有三峰,故曰三危。 

【玉篇】【廣韻】【集韻】𠀤五罪切,音隗。山貌。與峞嵬通。 

【集韻】魚屈切,音崛。峗崪,山貌。或从兀。

考證:〔【書·禹貢】三危厎績。〕 謹照原文厎績改旣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官切,音桓。【爾雅·釋山】小山岌大山,峘。【疏】邢昺曰:小山與大山相𠀤,而小山高過於大山者爲峘。 

【廣韻】【集韻】𠀤胡登切,音恆。義同。 【集韻】或作𡴿𡷗。

【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正韻】丈几切,𠀤音畤。【廣韻】峻峙,屹立也。【班固·東都賦】通天訬以竦峙。【註】通天,臺名。訬,高也。 

【班固·東都賦】散似驚濤,聚似京峙。【註】京峙,高丘也。 

【爾雅·釋詁】供峙,共具也。【書·費誓】峙乃糗糧。【詩·大雅】以峙其粻。【註】峙,積也。 【集韻】或作跱。

【正字通】莫必切,音密。山名。【山海經】峚山多丹木,黃華赤實,食之不飢。【陶潛·山海經詩】丹木生何許,乃在峚山陽。